完美体育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南粤大地上,绿水青山不仅是一种景观,更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资源。
通过“见缝插绿”,将城市中的灰空间变成了片片绿洲;“一米花园”则激发了城市零碎空间新活力,让每个角落充满了生机;同时,“口袋公园”成为广东城市微更新的绿化力量,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底色正不断擦亮。
日前完美体育,《湿地公约》常委会第6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提交的关于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区域动议提案,这意味着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是我国唯一地处城市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作为国际认可的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之一,红树林固碳效益较高,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的背后,是广东省高水平谋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体现。
随着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深入推进,“见缝插绿”、袖珍绿地等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一座座高架桥下产生的灰色空间,通过打造绿色景观改造,这些以往无人问津的“剩余空间”,也正成为城市的“金角银边”。
以佛山顺德均安镇的桥下公园为例完美体育,昔日8.18万平方米的桥下空间,原有灰暗封闭的固有形象被儿童游乐场、篮球场、足球场等活动空间取代,成为市民的休闲好去处。
均安镇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陈志鹏介绍,2021年以来,均安镇共投入约3000万元,在保障桥梁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统筹推进桥下空间的环境品质提升和功能开发利用,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桥下公共空间。
比如,广中江畅兴工业园段桥下空间主要以服务外来务工人员为主,完善园区篮球场、健身设施等活动空间;广中江天连段、佛江高速永隆段桥下空间则以服务周边居民为主,主要建设儿童游乐、篮球场、足球场等活动场所。
位于佛江高速平胜桥下的尖东社区体育公园,引入街舞、滑板、涂鸦等元素,致力打造佛山最大的全天候街头极限运动公园。桂城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尖东社区体育公园在建成后受到许多群众欢迎。
“在早期,一些桥下空间的用地权属涉及部门比较多。另外桥底桥墩等基础设施也涉及一定的安全管理,因此早期项目审批比较难。”该负责人表示,2021年《佛山市公路和城市道路桥梁桥下空间管理利用办法》出台完美体育,带动了一波桥底空间建设小高潮,涌现出一批可圈可点的项目,“未来希望能够以桥下空间改造,来多元化地满足城市不同人群的需要,主要从城市空间的多元化和服务的多元化两个角度去考虑。”
统计显示,近三年,佛山共建成21个桥下空间公园,面积约达到92公顷,曾经“被遗忘的角落”变成城市绿化、公共活动、停车场等功能用地,激发出不一样的城市活力。
事实上,《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提出,要强化规划引领和空间管控,编制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发挥“多规合一”优势,合理安排绿化用地,统筹点、线、面全域推进绿化美化提质增效。
比如,目前深圳的城市公园共开放244处场地,开放面积达400万平方米,通过改造闲置物业打造了52个公园书吧,将11个社区公园改造为宠物公园,提升运动设施/场地150处,建成多个“看得见、摸得着、留得住、玩得好”的复合型公园。
“要将城乡绿地系统和公园体系、公园化的城乡生态格局和风貌作为城乡发展建设的基础性、前置性配置要素,重视‘市民—公园—城市’三者关系的优化和谐,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创造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建构模式。”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中国院副院长王河认为,“公园城市”离不开绿色开放空间的建设。
王河呼吁,进行城市绿化要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为基础,需要因地制宜,注重方法创新,可以通过组织市民参与园林绿化的设计和建设等方式,让市民成为城市绿化主体,实现城市绿化和居民生活品质的双赢。
据不完全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广东各地围绕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启动超过570个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
在广州、深圳、佛山等城市,城市湿地公园、桥下公园、立体绿化等项目建设同样取得一定成效,力争实现出门见景、推窗见绿、四季见花。绿意盎然的景色正在成为满足居民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今年4月份印发的《广东省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规划》提出,要构建“两核五区多点”的红树林保护修复新格局,并且到2025年,广东省将营造红树林5500公顷、修复红树林2500公顷,建立4个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建省级以上重要湿地数量50处以上,红树林保有量达到1.61万公顷。
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和碳库。全域建成国家森林城市是绿美广东生态建设2027年的目标任务之一,广东也在不断扩张城市“绿肺”和天然“氧吧”的版图,统筹推进森林等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发挥森林、湿地公园的多功能效用。
珠三角地区率先建成首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森林覆盖率提高至58.7%。截至2022年底,广东林业碳汇碳普惠核证减排量累计成交503.73万吨,成交金额达到1.15亿元完美体育。目前,广东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地市达到14个,全省21个地级市均已加入建设森林城市行列。
“最大化地发挥城市绿化空间潜力,打造互联互通的城市森林生态服务网络非常关键。”广东省岭南院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楚民拿深圳的千园之城举例,深圳各类公园分布在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构成了深圳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了自然郊野公园、城市综合公园、特色专类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廊道公园等丰富多样、功能互补的多级公园体系和城园融合的城市公园格局。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广东通过推进各类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和保护管理,提升城市湿地生态质量,充分发挥城市湿地生态环境修复、休闲游憩、科普教育等功能;以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湿地保护体系。
惠州市依托大亚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积极修复生态廊道功能,在实施淡澳河生态湿地改造和修复时,将公园规划为滨水自然湿地、功能湿地和湿地体验区,形成了利于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生态地的湿地景观,建立连续性、整体性和多样性的植物群落。
湛江市提出将打造“红树林之城”, 擦亮“红树林之城”特色品牌,让“湛江红树林”成为森林城市建设、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新名片。湛江通过积极开展绿塘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恢复性建设,恢复并完善沿岸湿地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展示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特性。
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突出绿美广东引领,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让越来越多的人推开窗户就可以享受“生态福利”。截至今年6月,广东21个地级市已全部出台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实施方案或意见。
整体来看,广东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卓有成效完美体育。以广佛两地为例,广州市建成城市湿地公园25个,设立湿地保护小区32个,建成自然保护地89 处。佛山市则新建16个市、县级城市湿地公园,并将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延伸到镇、村,新建镇村级湿地公园13个。